联系我们:

您的位置: 时光网 > 资讯 > 什么是智齿牙,需要拔吗?智齿有什么作用2025:不拔有何影响?能瘦脸吗?自己能判断吗?

什么是智齿牙,需要拔吗?智齿有什么作用2025:不拔有何影响?能瘦脸吗?自己能判断吗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4 09:18:04

阅读:

你是不是也听过长辈说“智齿是智慧的象征,拔了会变笨”?或者身边有牙医亲戚建议“智齿能不拔就尽量不拔”?其实这些说法都有片面性!智齿,这颗在16 - 25岁悄悄萌出的“迟到者”,早已不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牙齿。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:到底什么是智齿?什么情况下必须拔?留着它又有哪些隐藏风险?看完这篇,你再也不用为“拔还是不拔”纠结啦!

一、什么是智齿牙?——解密人类进化的“遗留难题”

智齿的学名叫“第三磨牙”,之所以被称为“智齿”,只是因为它萌出时间恰好在人青春期后(16 - 25岁),这个阶段被认为是“智力成熟”的时期,跟“聪明与否”毫无关系!它其实是人类进化的“残留物”——远古人类吃生食、粗纤维食物需要强大的咀嚼力,智齿能帮忙研磨,但随着饮食精细化,颌骨逐渐变小,智齿的生长空间被挤压,反而成了口腔里的“麻烦制造者”。

智齿的4种“奇葩”生长姿势,看看你属于哪一种?

标准优等生:完全萌出,位置端正,和对颌牙能正常咬合(这种情况不到10%);

歪脖子生长:倾斜45°角顶在邻牙上,像个“斜杠青年”,更容易藏污纳垢;

躺平摆烂型:横着埋在牙龈里,医学上叫“水平阻生”,可能顶坏前面的好牙;

隐形埋伏者:完全藏在骨头里,肉眼看不见,只有拍牙片才能发现(可能形成囊肿)。

重点提示:智齿萌出年龄跨度较大,有人20岁前长齐4颗,有人30岁才冒出一颗,甚至有人天生就没有智齿(约占人群的5% - 10%)。如果你到了25岁还没长智齿,别慌,可能你就是“天选无智齿人”!

二、智齿需要拔吗?——80%的人逃不过,但这3种情况可以留

二、智齿需要拔吗?——80%的人逃不过,但这3种情况可以留

口腔科医生常说“智齿不是该不该拔,而是何时拔”。临床数据显示,80%以上的智齿都需要拔除,只有极少数“乖乖智齿”能安心留下。到底哪些情况必须拔?哪些可以暂时观察?一张表帮你理清:

2.1 这5种智齿,建议“早拔早解脱”!

2.1 这5种智齿,建议“早拔早解脱”!

① 反复发炎的“定时炸弹”:一旦出现过智齿冠周炎(牙龈肿痛、张口困难、发烧),90%会反复发作。尤其是熬夜、吃辣、免疫力下降时,它会准时“报到”,重度时可能引发面部肿胀甚至间隙感染。

② 顶坏邻牙的“小偷”:倾斜生长的智齿会像“推土机”一样挤压前面的磨牙,导致邻牙牙根吸收、龋坏(蛀牙)。门诊中常见患者因为一颗歪智齿,连累健康邻牙一起被拔掉,实在可惜!

③ 备孕女性的“孕前必修课”:孕期雌激素变化会让牙龈敏感,智齿发炎几率飙升。但孕期拔牙可能导致流产或早产(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),建议备孕前3 - 6个月做口腔检查,有问题智齿果断拔除。

④ 正畸路上的“绊脚石”:如果你正在做牙齿矫正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掉智齿。因为智齿萌出时会推挤前排牙齿,导致正畸成效反弹,让你白戴两年牙套!

⑤ 埋伏阻生的“隐形杀手”:完全埋在骨头里的智齿,可能形成含牙囊肿或肿 瘤,压迫神经导致下唇麻木。曾有患者因忽视埋伏智齿,十年后囊肿侵蚀半块颌骨,不得不做大手术切除。

2.2 这3种情况,智齿可以“暂留观察”

2.2 这3种情况,智齿可以“暂留观察”

① 长得正、能咬合、好清洁:智齿完全萌出,形态正常,上下智齿能像其他磨牙一样正常咀嚼,且日常刷牙能清洁到位(这种情况真的特别少见!)。

② 邻牙缺失,需要“替补队员”:如果智齿前面的磨牙已经坏掉无法保留,医生可能会保留智齿,将来通过正畸或修复让它“替补上岗”,承担咀嚼功能。

③ 老年人无不适症状:70岁以上老人,如果智齿从未发炎,且身体状况较差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控制不佳),拔牙风险高于收益,可暂时观察。

真实实例:26岁的小王准备矫正牙齿,医生检查发现她下颌两颗智齿横向生长,已经顶到第二磨牙。如果不拔,矫正后牙齿会逐渐前移复发。小王听从建议拔除智齿,正畸结束后牙齿排列稳定,至今未反弹。

三、智齿有什么作用?——除了添乱,它几乎“一无是处”

三、智齿有什么作用?——除了添乱,它几乎“一无是处”

别再被“智齿能提升智力”的谣言骗了!从进化角度看,智齿早已失去实际功能,反而可能带来6大危害:

3.1 引发口腔疾病的“重灾区”

3.1 引发口腔疾病的“重灾区”

智齿周围的牙龈容易形成“盲袋”(食物残渣的“藏污纳垢”区),刷牙刷不到,漱口冲不净,时间长了会导致:

智齿冠周炎:牙龈红肿、流脓,疼痛难忍,重度时半边脸肿成“包子”;

龋齿(蛀牙):邻牙和智齿之间的缝隙是蛀牙高发区,治疗难度大;

牙周炎:细菌滋生导致牙龈萎缩、牙槽骨吸收,更终可能松动脱落。

3.2 破坏牙列整齐的“元凶”

3.2 破坏牙列整齐的“元凶”

智齿萌出时会产生向前的推力,可能导致前排牙齿拥挤、错位。特别多人发现自己成年后牙齿越来越不齐,罪魁祸首就是悄悄萌出的智齿!

3.3 诱发全身健康风险

3.3 诱发全身健康风险

长期口腔慢性炎症可能成为“病灶”,增加心脏病、糖尿病、早产的风险。研究表明,智齿反复发炎的人群,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1.3倍。

重点提示:别指望智齿能帮你“咀嚼更有力”!现代人的食物越来越精细,前磨牙和第二磨牙已经足够完成咀嚼任务,智齿的存在反而像“多余的零件”,只会拖口腔健康的后腿。

四、拔智齿必看:避坑指南 + 实操手册

四、拔智齿必看:避坑指南 + 实操手册

特别多人对拔智齿充满恐惧:“会特别痛吗?”“能一次性拔4颗吗?”“拔了能瘦脸吗?”别急,这些问题一次说清!

4.1 拔智齿能瘦脸?醒醒,这只是“美丽的误会”

4.1 拔智齿能瘦脸?醒醒,这只是“美丽的误会”

网红博主吹嘘“拔智齿瘦成V脸”,其实是智商税!影响脸型的主要是下颌骨的宽度和咬肌大小,智齿长在颌骨内侧,根本不负责支撑面部轮廓。少数人拔智齿后觉得脸变小,可能是因为:

拔牙后肿胀消退的“视觉差”;

术后几天吃流食导致的“暂时性消瘦”;

心理作用(花了钱总觉得该有点变化)。

真相:想靠拔智齿瘦脸,不如去打瘦脸针或做下颌骨手术(但风险极高,谨慎选择!)。

4.2 拔智齿后怎么护理?牢记“3要4不要”

4.2 拔智齿后怎么护理?牢记“3要4不要”

3个要做:

咬紧纱布30 - 60分钟,术后24小时内冷敷(每次15分钟,间隔5分钟);

术后2小时可吃温凉流食(如牛奶、粥),避免用患侧咀嚼;

遵医嘱吃消炎药和止痛药,保持口腔卫生(术后24小时后可用淡盐水漱口)。

4个不要做:

不要吐口水、吸吮伤口(容易导致血块脱落,引发干槽症);

不要吃辛辣、坚硬、过热的食物(刺激伤口);

不要剧烈运动(可能导致出血);

不要吸烟喝酒(影响愈合,增加感染风险)。

4.3 能一次性拔4颗智齿吗?分情况!

4.3 能一次性拔4颗智齿吗?分情况!

年轻人(18 - 25岁)身体修复快,如果四颗智齿都是简单智齿(完全萌出、位置正),可以在全麻下一次性拔除,省时省钱(避免多次请假、多次麻醉)。但以下情况建议分次拔:

复杂阻生智齿(需要切开、去骨);

身体状况差(如高血压、贫血);

术后需要正常工作学习(一次拔一侧,不影响吃饭)。

4.4 自己能判断智齿要不要拔吗?学会这3步初筛法

4.4 自己能判断智齿要不要拔吗?学会这3步初筛法

看位置:对着镜子咧嘴,如果智齿只冒出一半,或能看到明显倾斜,大概率需要拔;

查症状:是否反复牙龈肿痛、口臭、邻牙不适?有这些症状及时就医;

拍牙片:更正确的方法是做口腔CT,能看清智齿牙根形态、与神经的关系,医生会根据片子制定方案。

提醒:千万别自己“百度看病”!曾有患者因害怕拔牙,强忍疼痛导致邻牙被顶坏,更终两颗牙一起拔除,后悔莫及。

总结:智齿到底要不要拔?交给专精医生判断!

总结:智齿到底要不要拔?交给专精医生判断!

智齿,这颗人类进化的“遗留产物”,早已不是“智慧”的象征,而是口腔健康的“潜在威胁”。记住:智齿是否需要拔除,取决于它的生长位置、是否引发症状、以及对你未来口腔健康的影响,而不是听“牙医亲戚”或“偏方”。如果你正被智齿困扰,或计划备孕、正畸,建议尽早到正规口腔医院做检查(拍一张口腔CT约100 - 300元),让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
末尾送大家一句大实话:拔智齿虽然会疼几天,但总比让它反复发炎、顶坏邻牙强!早拔早轻松,别让一颗小小的智齿,毁掉你整口好牙的健康!现在就点击下方按钮,预约免费口腔检查,让医生告诉你“你的智齿到底要不要拔”吧!

口腔

点评

看看其他人的评价(0)

优惠

更多>

美容

更多>